第十三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以下简称年会)于2022年12月13日至14日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王剑波教授作为国际领域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做题为《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政府治理水平---山东的实践》的报告。

本届年会由教育部国际司为会议支持机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联合河南省教育厅共同主办、郑州西亚斯学院承办。年会主题为“中外合作办学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机遇、挑战与举措”,下设10个分专题进行深入研讨。10多个省教育厅领导或国际处负责人出席本届年会,参会人数达到1500余人,其中,超过100位大学校长,800多位大学国际处处长、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二级学院)院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负责人、国际学院院长。与会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来自全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省份全覆盖。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日报、中新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在线,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大象新闻、大河网等十几家主流媒体出席媒体见面会和年会,对年会作了深入全面客观的报道。


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王剑波教授于13日下午16点在“国际、学术、法律、财务领域专家论坛”进行题为《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政府治理水平---山东的实践》的报告,分享山东省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利用数字平台建设破解治理难题的实践探索经验。

王剑波教授指出在国际国内大局转变的时代背景下,高质量教育体系对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离不开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内化的重要形式,相比其他国际化形式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是最扎实、最落地、最全面、最深入的在地化国际教育形式。同时指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需要有高效能的政府治理水平匹配和保障。以数据文化和数据思维成为政府治理突破口,曾经的个人经验和行政首长意愿层面上的政府治理,应该转向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收集数据,客观论证分析结果,“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手段实现决策、管理和创新”的科学治理(数据+)轨道上来。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办学质量观不稳定、治理缺少抓手与指挥棒、合格性评估存在局限性等问题,王剑波教授提出了山东省中外合作办学数字平台顶层设计理念,构建中外合作办学数字平台,充分利用数据采集功能,去“摸清家底”树立正确质量观,以便“知行合一”实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质量监测,继而“推陈出新”创新开展水平评估,建设示范工程,最终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

在报告的最后部分,王剑波教授展示了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成果,作为山东省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教育对外开放新型研究智库,研究中心将立足山东,覆盖全国,放眼全球,广泛开展教育国际化的合作研究,力争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为更好地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本届年会是全国中外合作办学领域规模最大、倍受各界关注的学术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在新的赶考路上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专业支持和人才保障,贡献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外合作办学力量”,意义重大而深远。